网络上没有搜索到相关的解释,我手中有一本辛弃疾的词集,里面也没有收录这首词,想来在他的作品当中,这一首不算是很著名的代表作。根据它的题目和句意,我是这样理解的:
这里的“新词”,指的是宋徽宗赵佶的《宴山亭•北行见杏花》。
裁剪冰绡,轻叠数重,淡著胭脂匀注。新样靓妆,艳溢香融,羞杀蕊珠宫女。易得凋零,更多少、无情风雨。愁苦。闲院落凄凉,几番春暮。
凭寄离恨重重,这双燕,何曾会人言语。天遥地远,万水千山,知他故宫何处。怎不思量,除梦里、有时曾去。无据,和梦也新来不做。“新词谁解裁冰雪”,意思是说,用“裁冰雪”来代指整首《宴山亭》,问谁能读懂这首词呢?
理由是:
《宴山亭•北行见杏花》的第一句话“裁剪冰绡”,传奇私服与“裁冰雪”十分相似,辛弃疾在词作当中,也多有引用典故的地方,他很经常地会在词作当中引用一些内容,因为字数的原因,稍微调整一下也有可能。
如果只是看两句话的相似度,那还不足以为凭,重要的是这首《丑奴儿》所表达的离愁别恨,与《宴山亭》的思想与情感是一致的,如果把“裁冰雪”理解为那一首词,意思上能够说得通。宋徽宗赵佶失去了故园,无奈北行,离恨重重,而这也是辛弃疾的忧愤之处,作为爱国之士,他对于收复河山,一直有着执着的追求。
丑奴儿/采桑子和铅山陈簿韵
鹅湖山下长亭路,明月临关。明月临关。几阵西风落叶干。
新词谁解裁冰雪,笔墨生寒。笔墨生寒。曾说离愁千万般。根据地点和人名,可以得出这首词的写作背景:
宋淳熙十传奇私服五年(公元1188年),辛弃疾(四十九岁)时当年正月,第一本词集《稼轩词甲集》由门人范开编定印行。
范开在与上饶接壤的铅山县境内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别墅,取附近一清泉名为瓢泉。瓢泉附近是一座连绵百多里的名山,主峰叫鹅湖,山下有座寺院叫鹅湖寺。辛弃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鹅湖寺游憩。
当年冬季,友人陈亮来访。辛弃疾与他鹅湖同游,瓢泉共钦,长歌互答,纵论世事,两人恳谈十日,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。有《贺新郎》一词,写与陈亮恳谈的喜悦和陈亮去后依依惜别的心情。从此以后,他们书信往来,彼此唱和,交谊日深,直到陈亮逝世。
辛弃疾在铅山鹅湖与陈亮相谈同游,离别之际作词相和,陈亮写的是《采桑子》,而他作了这一首。
“长传奇私服亭”在诗词当中一般是指离别,两人在山下长亭路上惜别,空中挂着明月,周围西风吹拂着落叶;想起宋徽宗的《宴山亭》,谁能解得其中的愁苦离恨呢?从那笔墨中能感受到深深的寒意,词句曾说起离愁千万般。
个人理解,供参考。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7ban.cn/list_50/383.html